12月5至6日,2020第十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在东莞市松山湖光大We谷举办。本次大赛由中国科协领导的一级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全童科教(东莞)有限公司、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承办。
“今年将总决赛放在松山湖高新区,也是发觉了园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以及它的巨大发展潜力。“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付宜利表示。
大赛现场
竞赛彰显学生强大动手能力
主办方告诉记者,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大赛探索新模式,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比赛方式,共吸引了200多支队伍700多名选手参赛,选手多是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年轻学子。据主办方介绍,线上赛项设置群机器人协作和舞蹈、机器人创意设计与制作两个项目进行队伍选拔;线下赛项更显丰富,设置了机器人智能消防竞赛、智能物料分发任务赛、机器人擂台自由对抗赛等共10个项目。
虽然众多比赛项目时间仅仅只有几分钟,用来竞赛的机器人体积也不过巴掌大,也没有科幻感十足的人形外观,但其中包含了很高的科技含量——机器装备了数据处理芯片、光学探测器等各种仪器,青年学子们纷纷发挥强大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机器设备安上了“脑子”、“眼睛”、“手脚”等,让机器如同“人”一般智能地完成寻路、避障、搬运等工作,从而参与到赛事竞争中。而在众多竞赛项目中,以趣味性和对抗性较强的机器人擂台自由对抗赛最为引人注目。现场“嗡嗡嗡”的机器运作与撞击声凸显了机器人紧张激烈的对抗,引得周围观众不断惊呼。
记者发现不少参赛选手的动手能力让人惊艳,一些机器人被安装上了可旋转的防御环、金属“长矛”等,甚至有的队伍因为机器人攻击性太强破坏比赛场地被判违规出局,但参赛选手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机器人擂台自由对抗赛
机器人
打造机器人应用创新学习平台
紧张的大赛让众多参赛学子们实现了思想火花的碰撞与实践创造能力的应用,这也是赛事汇集众多高校英才的重要意义。据了解,中国机器人教育大赛已连续举办十年,其早已从简单的赛事活动逐渐转变为青年学子们进行机器人应用创新学习的重要平台,为国家培养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青年工程师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大赛和大学的教育实现了深度融合,比赛项目都紧密结合了相关核心课程,让机器人成为了教育的重要载体。”大赛技术委员会委员,全童科教创始人秦志强告诉记者,大赛能够激发学生对从动手能力到系统思维的思考,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
“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机器人竞赛,学习到不一样的知识,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与很多领域相结合,也包括我们医学领域的应用。”大赛裁判之一,广东医科大学参赛队伍指导教师王勇告诉记者,广东医科大学已连续两年参加大赛,去年参加大赛后学校便成立了机器人协会。
“从很远的哈尔滨跑到这边来,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参加比赛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来自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大二学生侯冰告诉记者,比赛让她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得到落实,这是一个真正能够充实自己的过程。
文字:吴鑫
图片:吴鑫 视频:吴鑫
编辑:宁新春
来源:http://idg.timedg.com/p/21164874.shtml?_s_t=11&_s_u=NjhjMjU5NGQ2ZDY1NTIxY1vVusS0yy6ybnpNJa6jGkMchbjF3tuSiNPMphx5HcseuMM0WRji4C6GhQ%3D%3D